U周刊 – 中秋人月難團圓 – 家 人不得不放下我 – 專訪青年家舍宿生Sally

【 暫住的地方,暫代的温情。若家庭不一定可靠,親情外判也無不可,至少Sally現在活得很好。過往七年,Sally在播道兒童之家生活,對她而言這裏已經好比自己的家。因為家庭問題,她寧願住在這裏,「每次回家《度假》 後,我情緒也會很低落,整個人很忟憎。有次我更致電回來說: 我撐不住了,可否提早回來。」

度假是home leave的代名詞,宿生每逢週末都可以申請回家。院方用這個詞,或許想潛移默化,希望小朋友更期待見父母,可是她卻希望維持一段合適距離。  「屋企很嘈吵,大家好像不能溝通,有時覺得吵架多個吃飯。 」現時Sally只會每個月申請回家一次,平日與家人以電話溝通 。 而在這裏,她有自己的房間,有靜下來與自己相處的空間。】首段轉載

恩雨之聲 – 恩雨同路人第14集 – 羅美珍院長及霍永康社工督導專訪

羅院長及社工督導永康哥分享了服務見證的點滴:

羅院長:

  1. 自小在木屋區長大的她,得教會栽培,高中已立志做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工作。
  2. 她分享了對於因家庭缺失受童年創傷的孩子, 最大的缺乏及需要是什麽。
  3. 一些孩子感受愛並作愛的回饋: 有受培育孩子反而鼓勵她和她一齊祈禱的、有離院孩子視她為外家家人,關係仍很close的。
  4. 院長介绍了Right Care, Right Time (2Rs) 計劃,並解釋個別孩子有行為情緒問題,不是孩子頑皮,分享跨專業團隊及早介介入治療怎樣幫到他們。

永康哥:

  1. 有小朋友入住院舍之前受虐或曾被疏忽照顧,連基本的吃飯、沖涼也缺乏。入住後除基本照顧,心理關顧也很重要。
  2. 他鼓勵孩子有困難隨時祈禱找天父爸爸,試過一齊晚禱祗為孩子不發惡夢。
  3. 有些孩子更有特殊發展需要,引入專業的治療,配合整全身心靈發展很重要。
  4. 有孩子出現過動症的,及早獲轉介精神科醫生,得到適切治療,變得很喜歡學習,家庭關係亦得到改善。
  5. 有小朋友因被疏忽照顧,患上身心症,不能正常上學,臨床心理學家幫助小朋友解開心理困擾。

請點擊重温: (11’41”)
https://www.sobem.org.hk/audioAutoPlayList.php?aid=379&radio=media_fellow

創世電視 – 電視撈飯 第25集: 「2R計劃及個案」— 羅美珍院長及余燕芬專訪

播道兒童之家羅院長及青年家舍導師Stephanie獲邀分享Right Care, Right Time (2Rs) 計劃,以真實個案見證此服務計劃如何適切協助因家庭破碎並經歷童年創傷而入住院舍的兒童及青少年,面對情緒或精神困擾,得到適切的短期醫療及跨專業團隊(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照顧的實況。這計劃由寶血兒童村、播道兒童之家及善牧會合辦,得播道醫院合作,並陳登社會服務基金會及黃廷方慈善基金的贊助,多位孩子及早得到治療。

羅院長分享重點:

  1. 社會結構轉變,令家庭缺失問題更見複雜。經歷童年創傷的孩子面對著不同的困難,其逼切需要是什麽。
  2. 上帝透過院舍的「代父母」,如何關顧孩子的心理及心靈需要,禱告及交託。
  3. 工作的使命及領受。

導師Stephanie分享重點:

  1. 以自身因家庭破碎、童年曾生自殺念頭的經歷,激勵青年,以Jesus Love和他們建立信任,探索生命意義。
  2. 她如何放下身段,謙卑服侍,包括洗廁所… 耐心與無家青年同行的心路歷程。
  3. 2Rs受助個案成效分享及青年如何得改變。

請登入重温 (0至51:38)

影音使團Youtube轉載:
Part 1
https://youtu.be/qLKtCvLD4Rw
Part 2
https://youtu.be/oif502zrIaA
Part 3
https://youtu.be/mTOxdWMCnAk
Part 4
https://youtu.be/AaCexKmJhNw

My TV Super
https://www.mytvsuper.com/…/creationtvluncheonmeetin…/463761

恩雨之聲 – 恩雨同路人第2集 – 余國安生命見證

宿舍家長安臣哥在恩雨之聲 – 恩雨同路人電台節目,分享了生命見證。節目在恩雨之聲及新城台財經台播出。

安臣哥因童年缺失,為孩子付出更多的愛。他以從神而來的力量,讓孩子從信仰中得改變。他分享多個他湊大的孩子故事,充滿溫情。

點擊收聽:
https://www.sobem.org.hk/audioAutoPlayList.php?aid=367&radio=media_fellow

TVB翡翠台 – 十八歲後 – 《星期日檔案》

專訪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導師及院長

TVB翡翠台星期日檔案就入住兒童之家及院舍孩子十八歲後、便要離開的社會服務議題作深入探討,訪問了播道兒童之家受助青年 – 銳明及勇明、導師及院長。3月17日的特輯,在播道兒童之家長大的銳明及勇明,以自己個案分享了18歲後要離開院舍、獨立生活的情況,及對前路的選擇。院長談及社會政策的不足、無家青年的困難,並介紹了播道兒童之家的青年家舍及支援服務,希望社會更多關注,扶助這群搖晃的楝樑。

縱然困難重重,銳明及勇明以堅毅、樂觀及積極的態度開展了第二人生。

「雖然路是難行,要自己用心,不要被其他事情拖累,我們應該趁年輕,鼓起勇氣往前衝。」

銳明


「可能很多人會關心支持你,但是這條路怎樣走,最後也是要看自己,面對前路,我會樂觀面對,不會埋怨自己的遭遇。」

勇明

他們真情的分享,標記了逆境之中的成長路。導師亦樂見他們的成長及改變。

銳明
勇明
青年家舍聚舊
導師余燕芬與銳明
院長羅美珍

對於無家或有家歸不得的青年,缺乏家庭住屋支援,徬徨無助,面對未來的路何去何從? 播道兒童之家的青年家舍及社區共住服務,除了提供廉價過渡性居所,更有導師輔導他們面對升學和就業的職涯發展、給予他們個人成長及獨立生活訓練、生師師傅配對及支援。

「現時政府其實沒有特別政策。18歲離開院舍的青年們很多學歷不高,又沒有家人支援,他們是童年缺失的一群,有些女孩很快便墜入感情陷阱,很快結婚或未婚產子,男的可能誤交損友… 他們在心路歷程上不是十八歲便是成年人,面對整個世界,我覺得要給他們時間成長,可以提供一些緩衝服務,讓他們有時間疏理… 是希望他們不要重蹈上一代覆轍。」院長羅美珍分享,語重心長。

十八

節目重溫

現時全港有112間兒童之家、5間兒童院,分別提供約900及500個宿位,讓不同家庭問題的兒童,例如家暴、家人離世或疏忽照顧,經社會福利署轉介入住。兒童院舍由多間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營辦,入住的年齡上限多數為十八歲,孩子十八歲後,便要離開院舍。

這群青年離院後,有的返回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的要自立生活,他們怎樣面對未來的路?

記者:林可欣http://news.tvb.com/programmes/sundayreport/5c8dd478e6038321761c9163/4/十八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