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領養孩子新的「家」》- 可兒

小宿生可兒(化名)被領養到澳洲開展了新的一頁,是播道兒童之家的一大喜事。播道兒童之家照顧過無數來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可兒有幸,走出家庭缺失的傷痛,可以在一個安穩、充滿關愛的家成長。新家庭為她燃點希望、改寫生命。成為外籍家庭最小的妹妹,她很快已融入新生活。

領養孩子新生活

一般人認為領養對象只限於嬰孩?  8歲的宿生可兒(化名) 經社署轉介被領養到澳洲生活,能夠為可兒安排到合適家庭給她一個新的「家」,是一件難能可貴、可喜可賀的事。疫情後,來自海外的領養家庭一家人親自來香港,認識可兒及護送她到澳洲開展新生活。這家人更送上一匹小馬,牠與她可以一起長大呢!

可兒最怕用英語跟新家人交談,唯有用所學的簡單會話,加上小朋友的身體語言來溝通,她會給外籍爸爸一個深情擁抱,就是最實在的表達。她的外籍哥哥姐姐們都願意陪伴她、教導她,可兒很快便適應當地生活,英文不但突飛猛進,而她更愛吃西餐,因為可以加茄汁啊!

祝福送別孩子

雖然可兒入住播道兒童之家不足兩年,她很快已經跟各社工、家舍家長及孩子們熟絡,她的成長路上充滿了愛的點滴。她要離鄕別井,到一個陌生地方及家庭生活,大家都依依不捨。家舍家長、孩子及同工用心為她預備歡送會,大家把在院舍一年多的照片集合製成紀念相冊及短片送給她,載滿愛的回憶,家舍家長特別為她做識字圖卡簿,方便她學習英文詞彙、陪她看YouTube學英文、又教她親手製作見面禮給外籍媽媽,送上愛意。聚散有時,緃然不捨,衷心祝福可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大家亦再為新入宿孩子努力。

家舍家長桂禪很愛錫可兒,臨別依依,不忘告訴她這機構服務的初心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天父看顧可兒,新的「家」,有爸爸和媽媽,有五位哥哥和姊姊,祝福她在大家庭、新天地做個可愛受教的孩子。

《真的「無所謂」?! 》–亞藍

每次見到阿藍(化名),她總是笑臉迎人,跟她說任何事、任何要求,她總是回應「無所謂」、「是但喇」。 我們知道她成長路上遇到不少困難,所以我們初見她那陽光笑容,不計較、沒脾氣、「抵得諗」,我們自然會欣賞她的正面態度。

然而,跟她相處的日子久了,我們漸漸發現阿藍不是真的「無所謂」。 嘴巴說「無所謂」,但是她的臉上表情已透露心底裡其實是「有」所謂,表裡不一令阿藍的笑容漸漸地蒙上了一層隔閡。

導師與阿藍一起探索「無所謂」背後的想法,阿藍方才發現成長中所遇到的困難,令她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她以為凡事只要接受、滿足別人的要求,寧可自己委屈,便可以避免與人有衝突,可是那份無奈積壓在心頭,只有令她更無視自己真正的想法、喜惡感受,導致不懂善待自己,用了單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後不斷重複這惡性循環。

當她知道問題背後的原因,頓時感到「人生有出路」,導師鼓勵阿藍往後開始去學習表達意見和關顧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不再每事都說「無所謂」,學習如何愛惜和保護自己。

《此心安處是吾「家」­》- 院友世明

播道兒童之家照顧來自破碎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67載,服務超過1,400人次及1,300個家庭,當中不乏感人故事。個别孩子被領養到海外開始新生活,長大後不忘回港尋找「家的足跡」。

9歲獲領養到澳洲生活的馮世明,因著神的保守帶領,在澳洲開展新生活,落地生根,並遇到他的終身伴侶,築起自己的愛巢,開枝散葉,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世明兒時
世明及家人

家的足跡

每隔一段時間,世明便回到播道兒童之家與院長及同工聚舊。疫情終於過去,世明早前專程再次帶同家人回這「家」,並向親友及兩位兒子介紹他的童年生活。性格有點浪漫的世明,原來10多年前在播道兒童之家門外的大樹下成功求婚,可見這「家」在他生命中佔了個重要位置。身為爸爸的世明,喜歡帶同自己的小朋友,認識他兒時的生活,「這走廊、這禮堂」都勾起很多回憶;回到當年求婚的現場,更向小朋友娓娓講述爸媽愛的故事及趣事。

2007年回港探訪
2023年帶同家人回港聚舊

世明能擁抱自己的過去,活出更美好的明天,充滿正能量。走過不同年代,播道兒童之家的服務亦與日俱增,全方位照顧來自破碎家庭或有需要的孩子,一代代傳承下去。

《暖暖小夜燈 》- 康妮

原生家庭因濫藥問題,未能好好照顧康妮(化名),無奈她4歲便入住小型兒童之家,那裡有固定的照顧者(一對夫婦)及輪班姑娘,過了一個穩定的童年。但小妮子步入青春期後,眼見同齡的女孩一個個離院,與年幼的孩子又格格不入,甚至引爆潛藏的孤獨無助感,向關心她的人大發脾氣。

社署姑娘聯絡轉介她到臨床心理學家治療情緒問題,同時幫她轉換環境,於是康妮16歲搬進以中學生為主的宿舍,結識新的舍友,有多點自由,但規矩還是要守的! 就如她習慣開燈睡覺,現在只可以小夜燈代替。

品學兼優還是不夠?

沒有原生家庭的庇蔭,身邊的親友都督促她要學業有成,好好過渡自立,久而久之,她對自己的要求也高。不負眾望,她的確品學兼優、文武雙全,對藝術也有根基。她充滿運動細胞,是校隊跑步成員,懂柔道,乒乓球、游泳、獨木舟等户外運動,曬得一身古銅色,本應散發著無限青春朝氣…可是,眼前嬌小的她,身型有點駝背,欠缺這年紀本來的陽光正能量。原來當各樣事都看似美好時,她還是覺得不足,自卑心理縈繞不散;這次小妮子介意自己的外表,覺得身型未達標。本身一點也不胖,竟用了極端方法幫自己「減肥」。

及時幫助 健康無價

暑假過後,臨床心理學家診斷康妮患上厭食症。宿舍轉介她到由滙豐銀行慈善基金透過香港公益金撥款資助的3R計劃*,安排醫療及輔導服務,以作跟進。短期內,3R家庭醫生轉介她到3R精神科及營養師評估,給她藥物並即時驗血。康妮感恩得到及時幫助,心情變得輕鬆點,各專業也給她寶貴意見。以為步入平穩,怎料康妮繼續參加學校跑步比賽,在陸運會800米跑中暈倒,校方立刻召喚救護車治理。在醫院內,社署姑娘向醫院請求排期轉介公立醫療服務,好讓大家安心,但康妮似乎並未有吸取經驗,繼續參與龍舟訓練,結果又一次暈倒,送到醫院休養。

打好基礎  迎接將來

康妮自認有點固執,喜歡堅持己見,一方面自我要求高,追求卓越,另一方面自我形象偏低,總把自己比下去,她的睡眠也出現問題,唯有靠床邊的小夜燈給她一丁點温暖、安慰和陪伴。祈盼康妮在眾多社會福利幫助下康復起來,打好健康的基礎,以無比的體育精神,為喜愛的事情振作,不再活在別人的目光下,珍惜無價的身心健康,迎接美好的前程。

*適時、適切、跨専業團隊計劃 (3R) https://www.ech.org.hk/服務/3r-project/

「捐贈利是 助養孩子」電子捐款計劃

請捐贈利是,助養兒童院護受助孩子,龍年送上祝福,燃亮希望。

龍騰飛躍,「利是助養」計劃讓孤兒及來自破碎、困難家庭並入住播道兒童之家的孩子,得以改善教育及生活質素,扶助他們躍動成長。

請立即按以 下連結捐贈

月捐「助養」計劃

每日需HK$3.3,您便可以幫助受困苦孩子

請捐款成為助養人助養孩子,每名孩子每月HK$100起,
最少一年,可助養多於一名。 (歡迎助養人按能力,捐助支持多位孩子)

更多關於「助養」計劃

《「奶白旋風車」車長》- 陳文耀前院長

播道兒童之家院護的工作,走過不同年代,在「恩典號列車」上,載著孩子走過奇妙的生命旅程。已離任多年並移居海外的陳文耀前院長(文耀哥),月前難得回院聚舊,新舊同事在同一個「家」,不同的時空,數算著載滿的恩典。時空穿梭回到八十年代,這位前院長,因著基督的愛,為孩子需要著急,謙卑服侍。籌募申請購買新院巴 – 孩子稱它為「奶白旋風車」,背後傳承著愛的故事。

陳文耀和哥哥在1956年是第一對入住播道兒童之家的孩子,是創辦人申亞姨培育成長的第一代院友,1982年在美國社工系畢業,返回ECH任職院長15年,其後在加拿大從事宣教及輔導的工作。文耀哥心繫「兒家」,他和太太Annie的到訪,彷佛遠洋吹來一陣暖風,讓愛凝聚,同頌主恩。

「奶白旋風車」信心供應

八十年代播道兒童之家全院60位小朋友之中,50位在12歲以下,分別就讀7間小學和2間幼稚園,用了9年的一輛7座位小巴每天來回共十多次接送孩子上不同學校及回院,真的不敷應用。因此35年前,ECH要籌募港幣25萬,買一輛16座小巴,當籌得港幣10萬時,ECH已憑信心先付上訂金,祈禱等候神的供應。同工上下也參與捐助,文耀哥讓孩子也捐出零用錢,反應熱烈。祗是數月的時間,教友奉獻支持,眾人關顧,讓全新的院巴得以投入服務,見證主恩夠用。

愛的點滴

院舍在籌募經費、申請購買16座院車後,要找一位合適的司機,都是艱難不過的任務。院舍院車就有個不一樣的車長。

文耀哥分享:「當年買了這部Toyota Hiace 16座小巴(孩子們稱它為「奶白旋風車」),大家都非常雀躍興奮,那時我充當短暫時間司機,接送孩子們返學、放學,這是我最享受工作的一段時間,比坐辦公室更開心。」

「記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師在放學時問一個孩子:『妳的司機到未?』,孩子說:『他不是司機,是院長啊!』在車上是我與孩子們建立關係最好不過的環境,不是高高在上的「院長」,是文耀哥,領受主恩滿滿。」

「奶白旋風車」又名 “The Hallelujah Van” ,是孩子命名的,難怪文耀哥那麽感恩,也激勵新舊同事拓展資源上,深信主的供應。

「這車也是表明慈愛的天父上帝,一次又一次活生生的證實祂的信實與供應。」

「恩典號列車」愛的傳承

文耀哥雖然因為家庭缺失兒時入住播道兒童之家,今天已兒孫滿堂。他領受上帝的愛,秉承申亞姨大愛精神,願意以順服祂的心,成為流通管子,把基督的愛和生命一代一代的傳遞,祝福過不少的孩子。

60多年前,從第一代院巴,發展到今天孩子坐「保姆車」上學,由同工在附近接送,見證著愛的傳承

文耀哥補充:「16座大van車身上是沒有標上「播道兒童之家」字樣的。
車身上的「」(家) 字,這「宀」部首解為有堂有室的屋,部首之下是個「住」字,意即「主」是在這屋內、一家的主,人在一旁,是刻意的造字,字典上沒有的。車在外邊行駛,很多途人都會問這“”是甚麽字,怎樣讀,這-舊「」字沿用了多年,後來才改回用通用的家字。

早期ECH中文全名是“播道會兒童之家”,後删去“會”字,與播道神學院和播道醫院名稱看齊。」

「恩典號列車」上,文耀哥走過50-90年代。回院短聚,他所憶述的,全都是感恩的事;他所展露的,全都是關懷之情,讓愛傳承。

警告及聲明 – 冒充播道兒童之家的詐騙事件

播道兒童之家近日接獲市民舉報,有騙徒冒充播道兒童之家職員,向不同公司訂購產品,偽造付款憑證,偽造公司資料,透過電郵或電話,企圖騙取錢財。本機構絕對不容許任何欺詐行為,對冒充播道兒童之家的事件非常重視,已即時報警處理,並同時通知相關政府部門備案,會全力協助警方調查。

請供應商接到播道兒童之家職員採購產品或要求轉數,不防致電2323 8224核實,提防受騙。市民如懷疑自己遭到冒充播道兒童之家的騙徒欺詐,請致電2323 8224或以電郵info@ech.org.hk通知本機構職員,作出查證,以確安全。如不幸蒙受損失,請立即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