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空缺: 兒童日間院護服務 – 全職計劃主任

工作時間:

  1. 每週工作44小時
  2. 需輪班工作

工作範圍:

  1. 統籌「兒童日間院護服務」,負責帶領團隊 (提供課餘託管服務,組織SEN訓練,家長親職輔導及探訪等)
  2. 聯繫企業及社區組織
  3. 撰寫計劃書及服務報告

履歷要求:

  1. 具認可社會工作學位,或同等
  2. 具5年SEN兒童服務經驗
  3. 有志協助有特殊成長需要的兒童及其照顧者

待遇:

  1. 醫療津貼及MPF
  2. 薪酬視乎學歷及相關工作經驗

應徵者須認同本機構異象,具團隊合作精神;有意者請繕履歷及待遇寄九龍黃大仙沙田坳道120號 行政主任收,或電郵info@ech.org.hk (兩個月內未獲約見作落選論,申請人之個人資料將在完成招聘程序銷毁)。

因應「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已實施,本機構將會要求獲聘任人士自願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

ECH青年家舍宿生真情分享「找到市區中的好歸宿」

一班年青人在缺乏家庭支援的情況下,開始獨立生活,並在ECH青年家舍找到了他們的「好歸宿」! 播道兒童之家的青年家舍,除了提供過渡性居所,更會透過「第二人生助跑計劃」,於人生規劃及職展輔導各方面扶持青年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宿生們在迷茫中找到了曙光,漸見未來。

宿生推薦分享

信有出路 – Eric

當時正值考完DSE,感到很迷茫。我在這裡找到人生方向!這個家建立了我,成為更有自信、更懂自我管理的人。

可靠的「家人」– Hilary

入住這青年家舍,自此我有了一個像樣的「家」,有很多”家人”和我分憂解困。加上家舍的一些計劃讓我有了津貼儲蓄,為將來生活作好準備,減省了我對未來的憂慮。

一步步成為更好的我 – 津津

我比剛入住時更開朗和有自信了。全靠「第二人生計劃」讓我學會為自己計劃未來。當我想放棄時,幸好有各位導師和青年朋友支持鼓勵,讓我不至灰心跌倒。我很感恩入住了青年家舍。

低廉住宿 起步援助 浩文

作為初出芧蘆的大專生,經濟是很缺乏的,衣、食、住、行、學費等都需要獨自承擔,對我造成了很大壓力。入住青年家舍,解決了要支付昂貴租金 (七千元也只能住劏房) 的困境,只須要每月二千多元便能支付宿舍開支,包括燈油火蠟等雜費;更感動的是還有不同的學生津貼、住宿津貼等援助,正適切我的需要。

職展輔導  進修培訓 – Laura

宿舍提供一個交通方便及安穩的環境,讓我穩定現在,思想未來,我不用住在品流複雜的地方。宿舍提供人生輔導和職涯規劃,成為青年逆流而上的助力,推動我勇敢追夢,成為註冊護士。

找到自己路 – Kyle

ECH導師介紹了一份工作給我,我在工作中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在青年家舍居往,不單學到如何和其他青年相處,更可以儲到錢。

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 Gary

這裡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導師教我如何見工和找工作,更透過儲蓄計劃幫助我們養成儲蓄習慣;教我如何認識自己,如何面對壓力;又教我如何製作甜品和化妝;我更認識到我的好兄弟、好朋友,我的同房Victor。

找到家的溫暖愛 – Lynn

在這裡居住的兩年,最大的得著就是學懂如何和一群跟自己年齡相近的年輕人相處;在新大樓住的女孩佔比較多數,6個房間共住了12個女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一同做菜和彼此鼓勵,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一種家人」的感覺,是原生家庭不能給我的。

過渡難過的階段 – Icy

這裡真的給我家的感覺! 當年因沒有家人的支援、感到迷惘和驚慌,情緒負面,ECH讓我過渡了人生一個很難過的階段。我得著很多支援,還學懂煮飯和照顧自己呢。入住及離開後這十年間,導師仍不斷幫助我,鼓勵我參加不同的興趣班,陪伴、聆聽和輔導我的心靈。所以我轉職在NGO服務,希望以自身經歷幫助小朋友,立志以生命影響生命。

ECH青年宿舍‧尚有少量宿位

位於黃大仙沙田坳道120號播道兒童之家(ECH)擴展大樓,近黃大仙地鐵站,有小巴直達九龍塘各大學及又一城,四通八達,性價比高

ECH青年宿舍申請資格

  • 年滿18至24歲,缺乏家庭或其他財政上支援之單身青年,包括家舍青少年,須離開兒童院舍但未能回家居住
  • 有工作動機或短期工作經驗,或半工讀生
  • 由機構社工或教會同工轉介 (如:兒童之家、青年宿舍、院校、社署、社福機構等)
  • 智力正常,身體健全和精神狀態良好,無不良嗜好

服務住宿費用

每月祗須港幣二千多元,為市值租金少於一半,詳情可向本機構查詢

服務年期

2至5年(視乎需要及個人情況)

助跑元素及服務

TABLE2

下載單張

《重拾心之碎片》- 莉蓮

生於內地,莉蓮(化名)的父母在她出生前已離婚,所以她從未見過生父。母親要到外省工作,把她交給外婆和阿姨照顧,成為留守兒童,但母親及親人都容不下她的小疏忽、小錯誤,往往責罵、甚至毆打來教訓她。

傷勢被發現

後來,母親嫁到香港,莉蓮開始以跨境學生身份來到香港上課。過了一段時間,母親再離婚,她跟著媽媽過活,繼續因小事被打罵。儘管她從小被母親多次襲擊,仍保持緘默,直到一天,老師發現她面罩下的傷痕。經查詢後,學校決定報警,送她到醫院治療,從家庭暴力中拯救出來,14歲住進兒童院舍。

在兒童院舍首兩年,莉蓮參加過舞蹈班,至今仍參與學校合唱團。步入青春期,她迷上動漫,愛角色扮演,細心打扮,並穿上華麗的服飾,在會展舉行的年度香港動漫電玩節中,她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女孩。彷彿透過扮演虛擬人物,找到些自我價值和實現了些個人夢想。然而在現實中,她飽受惡夢、情緒起伏及幻聽等滋擾,影響在院舍的社交生活。

及時幫助

莉蓮的院舍服務包括由香港公益金資助的3R計劃*,為院舍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照顧。起初她因皮膚問題,首次接觸3R,以為自己患了怪病,又紅又腫。3R皮膚科醫生診斷這是遺傳的,經過適當治療,她病情得以舒緩,並學會與它共存。

一般宿生在周末可回家短住,但這對莉蓮卻是陷入被打罵的惡性循環。16歲那年,她因情緒波動,時而大笑、大哭、又大脾氣,被轉介至3R精神科評估,診斷她有睡眠問題和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型)。相信這有助解釋為何由兒時開始,親人對她一再犯下的小錯誤而產生的惡劣反應。她服用處方藥後,發覺效果不錯,終於可專心上課,並為明年公開試做好準備。

她感謝3R精神科醫生悉心調藥,讓她睡得好點,思想和精神也有改善。期間她同時接受院舍心理學家的治療,令情緒穩定下來。她認為像她來自低收入的家庭,一定無法負擔這類醫療費用,所以很珍惜3R的資源和及時治療。

可惜早前家人拒絕接受心理輔導,所以情緒未見好轉,但隨著莉蓮在適當環境下日漸成長並接受各項治療,她意識到自己可以說「不」。在周末,她可以暫時停見有可能襲擊她的家人,讓她安心很多。

信有明天

曾在生物課解剖過小動物,莉蓮想象一天可以在手術室協助外科醫生做手術。因此,她希望將來修讀生物化學或護理課程,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孩子經歷創傷,小小心靈已被砸碎;感恩各界愛心滋養,整合破碎的身與心,重新得力,向夢想啟航。

*適時、適切、跨専業團隊計劃 (3R) https://www.ech.org.hk/服務/3r-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