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k – 播道兒童之家拓展青年家舍服務 扶持困境青年度過逆境

播道兒童之家一直為6-18歲孤兒、及來自破碎或有困難家庭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院護服務。但到滿18歲成年的院童便需離開。當中有不少青年是無家可歸,甚或有家歸不得,面對高昂租金、被迫獨立生活,彷徨無助。

院長羅美珍早在十多年前已有感這些青年的困境,開始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計劃,能在他們最需要別人幫忙之際,伸出援手,扶他們多一把,好讓他們能在成長路上跑得更穩妥。

白到這班青年自小缺乏正常的家庭關係,自信心弱、家舍導師都會定期舉辦一些情緒及壓力管理班,和他們分享。(院舍提供)
(院舍提供)
兒童之家內有空間大樓作家舍之用,多年來此計劃惠及了百多位有需要的青年人。

她說在香港18歲便是法定成年人,但在她眼裏這些成年人仍是「小朋友」。這些因著複雜家庭背景的弱勢青年不僅要面對住屋問題,身處香港這個知識型的經濟社會,其低學歷、低收入、甚至失業失學的青年,實在是需要我們「大人」更多的關注。

發展青年家舍服務

「我聽過不少離開院舍的青年人慘況,其中有位女生因沒有家庭支援,只能租住大角咀的板間房,地方狹小骯髒不在話下,兼且品流複雜,實在不宜女生獨居。後來因我們有董事是工程師,發現兒童之家的地積比率尚未用盡,所以有在原址加建的想法,增加過渡宿位給有需要的家舍青年,一來紓緩租金壓力,幫助他們過渡獨立生活;二來因為他們沒有家人在情感上的支援,我們本着父母心,關顧他們的住宿問題外,同時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羅院長說。

所以,早在2009年時,兒童之家已開始2009年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試驗計劃,2011至2018年持續發展青年家舍服務;直到2018年時更積極拓展「第二人生助跑計劃」。後者的計劃是想更全面照顧到這些住在家舍青年的其他成長需要。

第二人生助跑計劃

她解釋:「經過約10年的青年家舍住宿服務,總括經驗下,這些青年能有一處安定的容身之所,的確能為他們減輕大部分的經濟壓力,讓他們的過渡期帶來安穩。跟著我們便要想如何再在他們的第二人生中,多點扶持他們。」

家舍內有共用的大廳。

因此他們設計的第二人生助跑計劃,便是用來幫助入住期間的青年面對升學和就業的問題,和他們規劃職涯,接受獨立生活的訓練,裝備好自己來應付日後的社會生活。

「個人成長和獨立生活訓練是必要的,例如自助煮食、家務、理財儲蓄、個化的社交發展和人際溝通等,就是沒有父母可從小身教的示範,所以以上一切都需要由家舍導師負責。但始終導師的教導有限,當中亦需要一些外間的人際網絡作溝通支援,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的人,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自信。」她解釋說。

「生命師傅」計劃,和教會的導師合作,讓家舍青年人可擴濶社交圈,建立良好的關懷網絡。(院舍提供)

建立關懷網絡

所以計劃中會有一具體項目——「生命師傅」能陪伴青年成長、生命同行,是家舍導師以外的同路人。「這幾年我們便和各大小教會招募有心人,大部分都是資深的基督徒夫婦,他們有教會的推薦,而又願意義務地為這些青年人服務,以他們多年的社會人生經驗,向青年人分享,加上是父母,在培育子女上都有一定的心得。他們會定期有一些家聚、外出聚餐或活動等,讓青年人能感受一下家的感覺,從中得到一些心靈慰藉。」

家舍導師會定期為青年人舉辦一些生活技能輔導班,如學習工作態度等。(院舍提供)

羅院長在此工作了20多年,身體力行,結婚後一家四口都住在兒童之家,培育過不少院童長大,感受至深。「很多人都說家庭悲劇是會一代代地延續,我也認同。所以既然我們能預見到,便要盡力把悲劇在這一代停止。這就是我常說的如果在這些青年踏進第二人生路上作他們的扶持者,大家都多走一里路,結果或許可以截然不同。」

令人欣慰的個案

最後,羅院長引述了一宗令她印象深刻且欣慰的個案,阿明因為家中虐兒個案而入住這裏,讀書雖不佳但很懂事,18 歲離院後嘗試回家居住,怎料住不了兩、三個月,母親將他的行李扔出家門,無助下只好向社工求助,入住了青年家舍1年左右便轉往青年社區共住單位(青年社區共住服務是播道兒童之家與愛心業主合作,用低廉的租金(約2千元),租給有需要的青少年。)

阿明在我們幫助下解決了住屋需要,同時展開半工讀生涯,他一邊從事晚間鐵路維修工作,一邊進修,由毅進文憑讀起,希望用10年時間完成有關工程的學位課程。他離開院舍至今已有4年,半工讀的生活雖然辛苦,但總算成功開闢了前路。

獨立的生活訓練是必須的,讓他們學懂基本的烹飪、打理家務等。(院舍提供)

記者:郭秀芳
相片: (院舍提供)
【正能量】播道兒童之家拓青年家舍服務 扶持困境青年度過逆境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814257?r=cpsdlc

分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