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 Sharing from Vivian Law, Superintendent of Evangel Children’s Home about the Newborn Baby Abandonment Incident

On the opening monument of Evangel Children’s Home, it reads: Jesus said, “Let the little children come to me.” It is so true….

At about 5 am on February 2nd, Moon, a night duty staff, reported that there was a baby outside the front-gate. I really had no idea. After clarification, I realized that someone had abandoned a newborn baby at the door! Why are the “plots” of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still happen today? After a while, there was a lady passing by. Her emotion seemed to be out of control. She slammed the gate, shouting that a baby was crying and why was there no one taking care of? Knowing that she is a Christian, I comforted her that as God let her be an angel passing by; I trust the baby would be saved.

I walked towards the “Recycle Hand Bag Object”, where the crying sound was from, in a trembling mood and discovered there was really a newborn baby, wrapped in a cloth only. She cried out loud, stretched her legs, at around 7 pounds. The lady next to me was not calmed down yet. On one side, I said to her, “You see, the baby has such a strong vitality! She will definitely grow up healthily.”  On the other side, I asked a colleague to take an umbrella to cover the bag to protect the baby from the wind, and took a towel to wrap around the bag. The temperature was only about 13 degrees Celsius.  Thereafter, an ambulance arrived and it was finally safe.

Later, I was informed that the lady who was suspected of abandoning the baby wandered for a long time along the road at the front gate as early as around 3:30 am, and she finally pressed the door-bell. Not until someone answered the door, she left then. I believed when she brought the baby to Evangel Children’s Home, she trusted that this Home should be a place with love and care. Suddenly, our home was on news that day. I hope God ’s name will be exalted. When people have no way out, God will open the door.

The next day, a colleague told me about what a child living in resident care home, awakened by the slammed gate noise talked about the case. When she knew that someone had abandoned her baby at the front-gate, she said, “That mother really loves her baby. It is because she knows she cannot take care of her; she chooses the best home for her and that is why the baby was put in front of the Evangel Children’s Home.” However, I feel bad with this sharing, and very true, it is more or less a portrait of the child.

My Daily Devotion and Bible Verse on That Day:

“But the Lord is the true God; he is the living God and an eternal king: when he is angry, the earth is shaking with fear, and the nations give way before his wrath.”

Jeremiah 10:10 (Union Version).

What I have also received is that God is graceful and merciful. His grace is sufficient and His mercy endures forever. May the work of our hands be sacrifices to God’s delight. We wish the baby a healthy growth!

晴報–逆境自強—入住播道兒童之家9年 19歲男生努力進修盼做社工助人

【即使面前困難處處,但人生總有出路。現年19歲的浩文生於完整家庭,惟因父親吸毒和母親患病的緣故,他自小被送往不同家庭寄養,自卑心湧現。小三那年他被送往兒童之家,再次轉換環境令他感到不適應;猶幸獲院舍提供很多關懷和協助,浩文逐漸打開封閉而久的心扉,個性漸變開朗。至去年中學畢業,他遷往青年家舍生活,學習獨立的同時亦得到家舍多方面的協助,令他認清人生目標,盼能成為一名好社工,好好回饋社會。】轉載首段

播道兒童之家院長羅姑娘與浩文
浩文分享在疫情下考DSE的心聲

轉載自《晴報》

撰文記者:賴天兒

相片: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955566/?utm_medium=share&utm_source=clipboard_share?r=cpsdlc

有線電視–小事大意義–「愛心業主助無家青年Leo」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住屋租金冠絕全球,對於家庭發生突變的青年,霎時失去居所,他們怎樣面對租屋的困難?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家舍舊宿生Leo,因遭家暴後入宿,面對有家歸不得,透過「第二人生助跑計劃」服務過渡自立。感恩得到愛心業主平租單位,更感恩是他與父親復和,還帶他返教會。 Leo發奮多年,今天,他已完成學位,有穩定工作,並有能力自住。

Leo與爸爸同住時,因與父親發生爭執,須入醫院治療。經社工介入後,入住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家舍。期間正修讀高級文憑課程,晚間做兼職維持日常開支。Leo入宿時大約19歲,是初期第二人生助跑計劃青年家舍宿生,唯青年家舍只限住2年,當時青年社區共住服務還未推出。他面對須搬出租屋,感到很徬徨,離開時還在學的他,要應付高昂租金及其他開支,經濟壓力非常大,只能在元朗的偏僻村落租住圍村套房。雖然租金較便宜大約三千多元,但交通費每月差不多要二千元,每月所賺的大部份也用在學費和交租,當時真稱不上是生活,只是為了生存而活。

在全職工作兩年後,他再一邊工作一邊修讀學位課程,因回家須趕尾班車,連放學後與同學研習功課的時間也沒有。家舍導師盡力幫助,透過教會網絡,最終找到以市值六折租金,約三千元以下租住位於太子的劏房。在太子單位居住了約4年,期間順利完成學士學位,畢業後他找到穩定工作。現在Leo已有能力租住其他單位。

Leo感恩得到「第二人生助跑計劃」的幫助,有愛心業主在經濟上的協助,讓他有空間發揮所長,給予機會自力更生。

更感恩的,是Leo入宿期間,獲家舍導師邀請參與播道會同福堂九龍東堂聚會認識福音,有一次牧師為他禱告並給他猶如父親的擁抱,把他的心軟化,聖靈一直作工,他最後與爸爸復和,還帶他返教會。

Leo最近更勇敢接受有線電視訪問,讓公眾了解那「做在小子身上的工」,那助力多大!

節目重溫:有線電視–小事大意義 [愛心業主助無家青年] (https://fb.watch/2PyIrKhyIc/)

香港01 – 林淑敏擔任助跑之星向青年「送水」鼓勵:我也經歷過很大難關

「大小姐」林淑敏為播道兒童之家的「第二人生助跑計劃」擔任助跑之星,更為計劃拍攝的籌款影片《逆境有你起跑易》,剛於 11 月 28 日晚上的「逆境有你起跑易!播道兒童之家籌款首映會」開 Live中,透過 Facebook 專頁及 YouTube ECH 專屬頻道首播。首映會由藝人阮小儀擔任嘉賓主持。

嘉賓主持阮小儀與播道兒童之家青少年開Live。(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林淑敏在片中分享:「我的生命也經歷過很大難關,難關之中,領會到除了自己的努力,身邊有愛你和關心你的人也非常重要。」她鼓勵家舍青年,努力堅持,不要放棄,夢想總會實現;並分享家舍青少年在人生起跑線上,只是先天裝備可能不足,需要我們關心和幫助,使他們的才能得以發揮。各方支持,有助過渡難關。

睇睇部分影片片段:

而在首映會上以歌聲為家舍青年打氣的助跑嘉賓關心妍,與一班家舍孩子齊齊以詩歌 —《當行你走到無力》帶出正面訊息。她表示自己也來自單親家庭,很明白成長之路的困難,幸運地在這段路上找到自己對唱歌的興趣,一直努力走下去;她深明陪伴家舍孩子同行的重要,希望自己的榜樣能成為他們的借鏡,所以願意義務教家舍孩子唱歌,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希望,走出困局,活出第二人生。

關心妍義教家舍女孩。(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撰文:秦志鴻

相片:(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林淑敏擔任助跑之星向青年「送水」鼓勵:我也經歷過很大難關

https://bit.ly/3lAKCYA

東網 – 「大小姐」變魔鬼教練 林淑敏教踩單車有感而發

藝人林淑敏於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飾演「大小姐」一角為人熟悉,潑辣形象深入民心,但其實私底下充滿愛心,近日佢為慈善活動拍攝宣傳影片,片中佢化身魔鬼教練,扶持青年人完成單車比賽,佢更有感而發表示:「如果人生係一場單車比賽,咁每一個人嘅裝備同單車,都可能有少少唔同。喺呢個社會有好多年輕人,佢哋可能喺起跑線上比較遲,佢哋先天嘅裝備可能唔足夠,佢哋好需要我哋嘅支持同幫助,令佢哋嘅才能得以發揮。」佢又分享自身經歷:「我嘅生命都經歷過好大嘅困難,難關之中我明白除咗自己嘅努力,身邊有愛你同關心你嘅人都好重要。」

相片:(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雖然「大小姐」很潑辣,但林淑敏其實好有愛心。(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林淑敏自己都遇過唔少困難。(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好彩身邊人都好關心佢。(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大小姐」變魔鬼教練 林淑敏教踩單車有感而發                                          

https://cutt.ly/QhWDzHK

TOPick – 「大小姐」林淑敏愛心爆棚 拍片為慈善團體籌款:夢想總會實現

在《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十分惡死的「大小姐」林淑敏,實際充滿愛心。她任播道兒童之家的「助跑之星」,為該組織的「第二人生助跑計劃」拍攝的籌款影片。

影片早前透過Facebook專頁及YouTube頻道首播,並由阮小儀任首映會嘉賓主持,並由助跑嘉賓關心妍獻唱,希望藉籌款影片讓更多人了解「第二人生助跑計劃」的意義。

阮小儀任首映會主持。(照片來源: 播道兒童之家)

林淑敏分享稱: 「我的生命也經歷過很大難關,難關之中,領會到除了自己的努力,身邊有愛你和關心你的人也非常重要。」

她鼓勵家舍青年努力堅持,不要放棄,夢想總會實現。林淑敏並指,家舍青少年在人生起跑線上,只是先天裝備可能不足,需要我們關心和幫助,使他們的才能得以發揮。各方支持,有助過渡難關。」

撰文 : 柴犬出動

相片:(播道兒童之家提供)

【開心速遞】「大小姐」林淑敏愛心爆棚 拍片為慈善團體籌款:夢想總會實現

https://cutt.ly/5hWDdqa

TOPick – 播道兒童之家拓展青年家舍服務 扶持困境青年度過逆境

播道兒童之家一直為6-18歲孤兒、及來自破碎或有困難家庭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院護服務。但到滿18歲成年的院童便需離開。當中有不少青年是無家可歸,甚或有家歸不得,面對高昂租金、被迫獨立生活,彷徨無助。

院長羅美珍早在十多年前已有感這些青年的困境,開始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計劃,能在他們最需要別人幫忙之際,伸出援手,扶他們多一把,好讓他們能在成長路上跑得更穩妥。

白到這班青年自小缺乏正常的家庭關係,自信心弱、家舍導師都會定期舉辦一些情緒及壓力管理班,和他們分享。(院舍提供)
(院舍提供)
兒童之家內有空間大樓作家舍之用,多年來此計劃惠及了百多位有需要的青年人。

她說在香港18歲便是法定成年人,但在她眼裏這些成年人仍是「小朋友」。這些因著複雜家庭背景的弱勢青年不僅要面對住屋問題,身處香港這個知識型的經濟社會,其低學歷、低收入、甚至失業失學的青年,實在是需要我們「大人」更多的關注。

發展青年家舍服務

「我聽過不少離開院舍的青年人慘況,其中有位女生因沒有家庭支援,只能租住大角咀的板間房,地方狹小骯髒不在話下,兼且品流複雜,實在不宜女生獨居。後來因我們有董事是工程師,發現兒童之家的地積比率尚未用盡,所以有在原址加建的想法,增加過渡宿位給有需要的家舍青年,一來紓緩租金壓力,幫助他們過渡獨立生活;二來因為他們沒有家人在情感上的支援,我們本着父母心,關顧他們的住宿問題外,同時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羅院長說。

所以,早在2009年時,兒童之家已開始2009年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試驗計劃,2011至2018年持續發展青年家舍服務;直到2018年時更積極拓展「第二人生助跑計劃」。後者的計劃是想更全面照顧到這些住在家舍青年的其他成長需要。

第二人生助跑計劃

她解釋:「經過約10年的青年家舍住宿服務,總括經驗下,這些青年能有一處安定的容身之所,的確能為他們減輕大部分的經濟壓力,讓他們的過渡期帶來安穩。跟著我們便要想如何再在他們的第二人生中,多點扶持他們。」

家舍內有共用的大廳。

因此他們設計的第二人生助跑計劃,便是用來幫助入住期間的青年面對升學和就業的問題,和他們規劃職涯,接受獨立生活的訓練,裝備好自己來應付日後的社會生活。

「個人成長和獨立生活訓練是必要的,例如自助煮食、家務、理財儲蓄、個化的社交發展和人際溝通等,就是沒有父母可從小身教的示範,所以以上一切都需要由家舍導師負責。但始終導師的教導有限,當中亦需要一些外間的人際網絡作溝通支援,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的人,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自信。」她解釋說。

「生命師傅」計劃,和教會的導師合作,讓家舍青年人可擴濶社交圈,建立良好的關懷網絡。(院舍提供)

建立關懷網絡

所以計劃中會有一具體項目——「生命師傅」能陪伴青年成長、生命同行,是家舍導師以外的同路人。「這幾年我們便和各大小教會招募有心人,大部分都是資深的基督徒夫婦,他們有教會的推薦,而又願意義務地為這些青年人服務,以他們多年的社會人生經驗,向青年人分享,加上是父母,在培育子女上都有一定的心得。他們會定期有一些家聚、外出聚餐或活動等,讓青年人能感受一下家的感覺,從中得到一些心靈慰藉。」

家舍導師會定期為青年人舉辦一些生活技能輔導班,如學習工作態度等。(院舍提供)

羅院長在此工作了20多年,身體力行,結婚後一家四口都住在兒童之家,培育過不少院童長大,感受至深。「很多人都說家庭悲劇是會一代代地延續,我也認同。所以既然我們能預見到,便要盡力把悲劇在這一代停止。這就是我常說的如果在這些青年踏進第二人生路上作他們的扶持者,大家都多走一里路,結果或許可以截然不同。」

令人欣慰的個案

最後,羅院長引述了一宗令她印象深刻且欣慰的個案,阿明因為家中虐兒個案而入住這裏,讀書雖不佳但很懂事,18 歲離院後嘗試回家居住,怎料住不了兩、三個月,母親將他的行李扔出家門,無助下只好向社工求助,入住了青年家舍1年左右便轉往青年社區共住單位(青年社區共住服務是播道兒童之家與愛心業主合作,用低廉的租金(約2千元),租給有需要的青少年。)

阿明在我們幫助下解決了住屋需要,同時展開半工讀生涯,他一邊從事晚間鐵路維修工作,一邊進修,由毅進文憑讀起,希望用10年時間完成有關工程的學位課程。他離開院舍至今已有4年,半工讀的生活雖然辛苦,但總算成功開闢了前路。

獨立的生活訓練是必須的,讓他們學懂基本的烹飪、打理家務等。(院舍提供)

記者:郭秀芳
相片: (院舍提供)
【正能量】播道兒童之家拓青年家舍服務 扶持困境青年度過逆境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814257?r=cpsdlc

新城知訊台 – 原來生活好快樂 – 播道兒童之家「第二人生助跑計劃」

專訪播道兒童之家青年導師余燕芬導師及青年家舍舊宿生Vincy
主持: 陳美思 

新城知訊台節目主持: 陳美思(左)、舊宿生Vincy及她的BB(中)、家舍青年導師余燕芬(右)

家舍青年導師余燕芬(Stephanie)與青年同行十年,陪伴不少青年過渡艱難時刻。他們大多成長於缺失家庭:單親、父母患病、離逝或離異、或父母各自已經組織家庭、因吸毒、入獄不能照顧;或家暴、性侵個案等。由於青年人在不完整及被忽略照顧的環境下成長,形成不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啟動防衛機制,不易與人建立互信關係,影響人際社交。在導師Stephanie照顧下跨出成長創傷的舊宿生Vincy,分享有幸在青年家舍生活,讓她感到被愛、有家的感覺,有力重新出發。

導師Stephanie分享內容:

Stephanie接觸的青年人都是有目標理想,只因成長環境影響個人發展。她分享播道兒童之家「第二人生助跑計劃」,為家舍青年提供過渡性居所、職場輔導、理財、獨立生活訓練,幫助青年了解自己、建立自信,扶助他們從混亂迷茫裡,規劃前路。

Vincy分享內容:

舊宿生Vincy,從小已受家暴問題,因身體已嚴重受傷不能再與母親同住,大約20歲那年決心離開。經教會轉介入住臨時庇護宿舍,由於是短期住宿,故此每星期也被催促何時會搬離開。那時感到很迷失,剛巧失業,要面對住屋、工作、經濟的問題,壓力非常大;而每當經過屋企附近,恐懼感便湧出來,未能找到合適的對象分擔,感到很孤單。幸好經轉介入住播道兒童之家,在此有導師的關愛、有較長期穩定居所、及各項培訓工作坊,幫助穩定心情及生活,有能力在職場起步。

現在Vincy已經有自己的家庭,也當了媽媽,將從前學懂的生活自理,回饋照顧家人;也因著得到導師的輔導,與家人關係漸修和好。她感謝播道兒童之家在她困難階段所提供的服務。

節目重溫:
24/11/2020 播道兒童之家「第二人生助跑計劃」
https://bit.ly/373gX52

香港經濟日報 – 陪伴青年過渡逆境 –羅美珍院長分享

播道兒童之家一直為 6-18歲孤兒、來自破碎或困難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院護服務。2009年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試驗計劃,但滿了18歲成年的院童便需要離開。當中有不少青年是無家可歸,甚或有家歸不得,面對高昂的租金、被迫獨立生活,徬徨無助。

院長羅美珍早在十多年前已有感這些青年的困境,開始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計劃,好讓他們能在成長路上跑得更穩妥。

家舍以兩人一房,生活起居要大家學習互相遷就。

羅美珍院長說在香港18歲便是法定成年人,但在她眼裏這些成年人仍是「小朋友」。這些因着複雜家庭背照的弱勢青年不僅要面對仕屋問題,身處香港這個知識型的經濟社會,低學歷、低收入、甚至失業失學的青年,實在是需要我們「大人」更多的關注。

發展青年家舍服務

「我聽過不少離開院舍的青年人慘況,其中有位女生因沒有家庭支援,只能租住大角咀的板間房,地方狹小骯髒不在話下,兼且品流複雜,實在不宜女生獨居。後來因我們有董事是工程師,發現播道兒童之家的地積比率尚未用盡,所以有在原址加建的想法,增加過渡宿位給有需要的家舍青年,一來舒緩租金壓力,幫助他們過渡獨立生活;二來因為他們沒有家人在情感上的支援,我們本着父母心,關顧他們的住宿問題外,同時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羅院長說。

所以早在2009年,播道兒童之家已開始試辦青年過渡期住宿試驗計劃,到2011-2018年持續發展青年家舍服務,直到2018年更積極拓展「第二人生助跑計劃」。後者是想更全面照顧到這些住在家舍青年的其他成長需要。

家舍內有共用的大廳。

第二人生助跑計劃

她解釋:「經過約10年的青年家舍住宿服務,總括經驗,這些青年能有一處安定的容身之所,的確能為他們減輕大部分的經濟壓力,讓他們的過渡期帶來安穩。跟着我們便要想如何再在他們的第二人生中,多點扶持他們。」

因此他們設計「第二入生助跑計劃」,幫助入住的青年面對升學和就業的問題,和他們規劃職涯,接受獨立生活的訓練,裝備好自己來應付日後的社會生活。

「個人成長和獨立生活訓練是必要的,例如自助煮食、家務、理財儲蓄、個人化的社交發展和人際溝通等,就是沒有父母可從小身教的示範,所以以上一切都需要由家舍導師負責。但始終導師的教導有限,當中亦需要一些外間的人際網絡作溝通支援,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的人,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自信。」羅院長解釋。

獨立的生活訓練是必須的,讓他們學懂基本的烹飪、打理家務等。
大樓(右前方) 是新建家舍,爭多年來此計劃惠及了百多位有需要的青年人。
明白到這班青年自小缺乏正常的家庭關係,自信心弱、家舍導師都會定期舉辦一些情緒及壓力管理班,和他們分享。
家舍導師會定期為青年人舉辦一些生活技能輔導班,如學習工作態度等。

建立關懷網絡

所以計劃中會有一具體項目—「生命師傅」,即能陪伴青年成長、生命同行,是家舍導師以外的同路人。「這幾年我們和各大小教會招募有心人,大部分都是資深的基督徒夫婦,他們有教會的推薦,而又願意義務為這些青年人服務,以他們多年的社會人生經驗,向青年人分享,加上是父母,在培育子女上都有一定的心得,他們會定期有一些家聚、外出聚餐或活動等,讓青年人能感受一下家的感覺,從中得到一些心靈慰藉。」

羅院長在此工作了20多年,身體力行,結婚後一家四口都住在播道兒童之家,陪伴過不少院童長大,感受至深。「很多人都說家庭悲劇是會一代代地延續,我也認同。所以既然我們能預見到,便要盡力把悲劇在這一代停止。這就是我常說的:如果在這些青年踏進第二人生路上作他們的扶持者,大家都多走一里路,結果或許可以截然不同。」

「生命師傅」計劃,和教會的導師合作,讓家舍青年人可擴闊社交圈,建立良好的關懷網絡。

深刻個案

最後,羅院長引述了一宗令她印象深刻且欣慰的個案。阿明因為家中虐兒個案而入住播道兒童之家,讀書雖不佳但很懂事,18歲離院後嘗試回家居住,怎料住不了兩、三個月,母親將他的行李扔出家門,無助下只好向社工求助。入住了青年家舍一年左右便轉往青年社區共住單位。(青年社區共住服務是播道兒童之家與愛心業主合作,用低廉的租金約二千元,租給有需要的青少年。)

「阿明在我們幫助下解決了住屋需要,同時展開半工讀生涯,一邊從事晚間鐵路維修工作,一邊進修,由毅進文憑讀起,希望用十年時間完成有關工程的學位課程。他離開院舍至今已有四年,半工讀的生活雖然辛苦,但總算成功開闢了前路。」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C3親子廊
撰文記者:郭秀芳
相片: 黃建輝攝或院舍提供